作為我市重要跨江通道之一,瀘州長江二橋正在加快建設中。目前,長江二橋采取橋東錨碇(高壩區域)、西錨碇(茜草區域)、西引橋、西連接線四個工作面同步建設,搶抓工程節點,其中東錨碇、西錨碇建設尤為重要。

東、西錨錠兩大“秤砣”加速推進
正在施工的西錨碇,采用的是78米×58米地下連續墻施工,這在長江上游是采用,整個錨碇的結構重量達到42萬噸,混凝土達到12萬立方,是目前西南地區大的一個錨碇。
在西錨碇施工現場,大型機械設備及數十名工人正在開挖西錨碇的地下連續墻,地下連續墻將挖掘30米,其作用是確保江水和地下水不滲入錨碇施工基坑,工程的復雜程度和施工難度位居同類工程前列。
據王澤岸介紹,“錨碇”作用就如同秤砣一般,東錨碇達26萬噸,拉住大橋的承重懸索;西錨碇則要拉住整座長江二橋一半的重量,是整個大橋施工的難點。

倒排工期推進項目進度
自瀘州長江二橋項目復工以來,施工采取了“倒排工期,順排工序”的方式,有序推進項目。
為確保長江二橋及連接線工程項目如期推進,市建管一派出了一支由5位橋梁工程師組成的團隊,將辦公室搬到了項目部,其中2名工程師長駐,一有問題一時間現場解決。市建管一相關負責人每周都要在項目部定期主持召開項目推進會,了解每個工作面實時進度和技術難題等,現場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類問題。
“在‘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’主題教育的指導下,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,工作中一定要把好安全、質量、進度三道關卡。”市建管一瀘州長江二橋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彬介紹,為了守好三道關卡,建管一定期在工地開展安全檢查,以及嚴格把控每個隱蔽工程驗收,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,施工采用三班倒的方式,24小時不停工推進項目。
來源:瀘州新聞網 |